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巨人之星 鈴木一朗

u9234u6728u4e00u90ce.jpg

1973年10月出生的鈴木一朗今年已經45歲,日前宣布高掛球衣準備擔任水手隊特助的身分,指導球隊。以如此「高齡」的年紀還活躍於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球員相當少見。

鈴木一朗出生於日本愛知縣,他的父親鈴木宣之在學生時代曾經是棒球選手,後因為受傷退出,是一位棒球狂熱者。鈴木從小學時期就接受爸爸宛如斯巴達式教育的強迫練習,每日讓鈴木下課之後練習打擊到11點。在父親的期望下,鈴木小學六年級時寫的作文「我的夢想」中就立志要成為一位一流的職業棒球選手。

雖然父親鈴木宣之曾說「棒球對他和一朗都是件有趣的事」,但一朗聽到媒體轉述後卻加以駁斥。一朗說:
「只有他才覺得有趣好嗎?
對我來說,這種訓練過程根本就像在演『巨人之星』,
有太多瀕臨凌虐的邊緣。
但我從不對父親說『不』,
因為我知道,
他正在盡他最大的努力來幫助我。」

為了讓鈴木在棒球上更為出色,父親硬是將習慣右手的一朗調教成左打,這樣能夠讓他距離一壘更近,縮短跑壘距離和時間,宣之也教他如何在揮棒後迅速就定位跑壘。日復一日的魔鬼訓練之下,鈴木一朗確實在職棒界大放異彩。一朗連續十個球季200安打、單季最多262安打紀錄、連續39次盜壘成功、日本職棒加美國職棒共計4257支安打世界紀錄在在都奠定了他將來進入名人堂的保證。

然而,鈴木一朗某次對媒體談到他的父親是個「騙子」,身價1.7億美金的他與妻子在美國生活基本上都與父親不再有連結,這跟一朗從小收到父親嚴格訓練要求有關。

前一陣子長耳兔在社團裡提了一個問卷調查,請社團成員回答下面的問題。

「斯巴達的教育造就了鈴木一朗的成就,卻也造成父子兩人無法抹滅的鴻溝。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教育孩子?」

羅志仲老師曾經說過,如果是他,他會選擇跟孩子多一點連結。在社團裡,絕大多數的人都選擇了「我不會強迫我的孩子,我要的是與孩子的連結更勝於所謂的成就」這個選項,只有少數人選擇「我會選擇鈴木一朗父親的方式,寧願孩子恨我,也要讓孩子有成就」這個選項。我們不禁好奇,既然許多人認為與孩子有親密的連結更甚於逼迫孩子,讓孩子日後有成就,又怎麼會有許多人會因為孩子的功課,或是孩子不想唸書而焦慮不堪呢?

與孩子有連結,父母希望能夠愛孩子、孩子也能夠愛父母,這是許多人的渴望。很多人或許想在上述的選項之外得到「我希望與孩子連結,也希望孩子有所成就」兩者得兼這個選項,但常常事與願違。很多人忽略了冰山底下的期待與渴望其實是不一樣的層次,不應該互相綑綁。我們期待孩子能夠出人頭地、能夠出類拔萃,但當我們期待落空的時候,這個失落是我們的,並不是孩子的。期待的是我,失落的也是我。

如果能夠分清楚期待與渴望的不同,我們可以很清楚發現,當期待落空的時候,那個渴望的愛仍然存在啊。處理自己的失落之後,父母依然是孩子最堅毅的基石與支柱。

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思考一下,我們對父母是不是也是同樣的情況呢。你希望得到一切的成就但跟父母失去連結嗎?如果不希望,那個期待是什麼,渴望又是什麼呢?

 


羅志仲老師台南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526

2018夏季文學營:
報名網址:http://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08c

寫作師資培訓營 – 故事作文核心術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818

張瑤華老師工作坊台北七月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