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心得分享

DSC_1084.JPG

五月的台中剛剛走入夏天的步調,陽光遍灑在這個美麗城市的各個角落。學員魚貫進入工作坊場合時,臉上帶著些許緊張、期待。

天安老師從第一天開始就不斷帶著學員跟自己連結。與以往帶法不同的是,天安老師第一天並沒有立馬介紹薩提爾模式裡的應對姿態與冰山架構,取而代之的是讓學員更回到自我,讓每個人慢慢接觸自己的感受,了解對自己與課程的期待。更重要的是,老師讓每個人了解內在的渴望,看見自己的資源。

老師兩天的工作坊帶給學員不少的震撼與觸動。在課程結束以前似乎每個人都感覺被注入了滿滿的愛,滋養了過去那個總是被忽略的自己。

我們感謝老師與學員認真且熱情地投入到工作坊裡,學員課後反饋踴躍。茲分享學員的心得如下,也邀請更多人能夠在愛中成長。

啟發:從冰山去看待自己透過不斷與自己的對話可以正向增強自身內心的生命力。心得與觸動:第一次可以很清楚與覺察自己情緒的脈絡,透過冥想的練習可已慢慢療癒在這些造成身心理不舒服的地方。
與小時候的我連結,對自己有更多的接納及欣賞
1.探索個人冰山部分(含過去與現在)-找到自己的卡點原因,讓自己有能量,使自己更安然自在。
2.冥想活動-驚覺自己對過去都沒什么印象?也許是自己想刻意遺忘或隱藏、封鎖情緒。
透過課程引導,更認識與瞭解自己,當聽到天安老師說「自己是有能量、很有力量的」的時候,觸動了內心,眼淚不自主的湧現。
感謝天安老師引導,讓我習得解決自身疑惑的方法/技巧。
渴望,自我生命力與期待的區別,認識.還有可行的自我練習方法~
。兩次冥想都有不同以往的全新體驗,非常有啟發性。
。老師提供了好棒的自我療癒方法,也帶我們看到、練習整個歷程,真的很棒。能從最核心的部分這樣濃縮精華,再轉成簡潔易上手的實踐原則,真的很佩服!有機會學習老師的武功秘笈,很幸運很感恩!
小時自己的對話、療癒
對於老師帶領學員示範的,現場家庭三角雕朔、還有現場跟著走著冰山來回探索到渴望,感覺好震撼。發現跟自己連結的力量好讚嘆,也很害怕。回到嘉義家裏,看到家人(孩子),覺得心裡從沒有這麼平靜又充滿愛,第一次感覺上課「真的」可以得到「滿滿能量」。心裏非常非常感謝老師的治療和對教學的充滿創造性。套一句流行語『感恩師父,讚嘆師父。』

希望可以繼續參加「張天安老師的多天進階工作坊」。

藉由學員的例子實際帶領他進入自己的冰山,探索自己的過程。對薩爾的對話練習這本書中的內涵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課程最後練習的”渴望”冥想,當場體驗,的確會讓人感覺到充入能量。之前在另一個團體也有學到要常祈禱並想像願望已實現,現在知道原因了,對此方法會更有信心!
冰山脈絡清楚,對於期待渴望生命力比較清楚運用
與小時候的自己連結
感謝老師在課堂上帶領我長大,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新進展與突破,原來自己內在生命力的力量是無限的。真正長大後的自己原來是可以輕鬆愉快面對環境的挑戰與人事物的改變,就算有突然都可以處之泰然,用長大的自己去面對,這樣的感覺真好,再次謝謝老師的協助帶領,同學們的陪伴。
課堂中的突發狀況,老師以不慌不忙的態度、沉穩的語調,帶領同學走出恐懼的情緒,這種平穩堅定的力量實在佩服!
這是上課唯一的重點就是跟小時後的自己對話,很喜歡這種聚焦深入的上課方式,也很期待能夠開進階的課程。
每次上課後都感覺到心裡糾結的東西再鬆開一些,比較少皺眉頭呢
找到負向感受,回想多小的時候出現的。做這個冥想時,在心中突然跳出大約3-4歲小時候的我,躺在床上緊閉雙眼,我才知道,原來我對人的害怕、恐懼感,原來從這麼小時,就已經開始了。當我試著希望他站在我面前,張開眼睛讓我跟他說說話時,我發現到目前為止(回家也練習了大約3次),還是無法讓小時候的我張開眼睛,甚至站起來,但我知道他沒有睡著,他是假裝睡著,可是我怎麼說話都無法使他轉向我,張開眼睛,也許我還沒有同理小時候的自己,我會再試試。
這是群認真、堅韌且非常勇敢的夥伴。
發問而舉起的手像受春雨滋潤的新筍般爭相冒出,
滋養著夥伴們的則是勃發的生命力。有夥伴邀請我扮演她的學生時期。
我無法預期自已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
也自覺不能像別人可以有條理地表達,所以選擇拒絕。

「追蹤師」作者湯姆‧布朗的祖父「潛近狼」有句話
『有時候你必須回去,才能知道在路的盡頭之外會發生什麼…。』
謝謝天安老師的帶領及夥伴們勇敢的開放自已,
我們才得以瞭解薩提爾模式雕塑的奧祕。
讓過去不再只是陰鬱的遮蔽,也可以是豐富多彩的寶地。

聽到大家的分享,發現從中找到了一些出口及解答。
天安老師溫和包容的態度讓人放心安心,尤其是提到理智頭腦可以成為一個安全的堡壘,封閉情緒也是內心強大生命力的展現,對於情感的體認突然不焦慮,反而自然接受這一切,放心之後情感竟然開始可以流動起來~
這兩天的課程,感覺提升了自己的生命力,覺察自己是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感謝這美好的一切。
喜歡從期待到渴望的冥想,自己強大的頭腦可以幫助真實的想像,然後充滿能量~
冥想,讓我深刻感受到原有的生命力,(嬰兒時期,學習走路跌倒有馬上爬起等),及學員陷入恐懼時老師沉穩冷靜帶領她回到現場現實,過程很令我震撼與感動。非常值得。
1深入十八歲前的冰山了解自我,陪伴自己並從中看見自己的努力與能量。
2.分享:在面對生活瑣事時,似乎直接切入冰山深層的「渴望」,真的比較能夠理解自己想要的,但是這仍是很難的課題,無法做得很好。
在天安老師的帶領下,我連結到小時的自己。原來,我有這麼這麼長的時間,我冷漠了自己的感覺、忽視自己的需要、漠視自己的感受。老師讓我看見她的恐懼、憤怒、孤單,也讓我欣賞她的認真、努力與渴望。我要多愛自己、陪伴自己、欣賞自己、感謝自己。
最後半天下午走童年的我冰山找到影響現在的我的觀點,和走現在的我冰山找到影響現在觀點的童年經驗
回到小時候的冥想最有啟發。
隨著天安老師指導語在冥想意念的帶領下,回到孩提時的自己,看見那樣的稚幼的生命,誕生在家中—那許是要和家人見面的迫不急待,而大家族裡的三小姐是在父母雙邊家人呵寵之下成長,纔有了今日的自己。那曾經擁有的家人師長的疼愛,再次使得自己充滿正能量,去面對愛中的傷口和疤痕,能夠{在愛中成長}。
1.察覺自己,了解到,如何(接納),只要自己願意接納事情就很簡單了。
2.看到自己小時候是父母親用愛及包容的小孩,所以現在我的心因那滿滿的愛來迎接未來的挑戰(遺忘已久的愛從新回到現在我的心裡)。
3.心裡想的及做出來的都是一樣的。
透過薩提爾的模式
找回小時侯的自己
看到小時侯ㄧ直渴望被大人疼愛的那個女孩
擁抱小時侯的自己
給她滿滿的愛與關懷
同時承諾會陪她長大
當下這麼做讓現在的自己很感動
但隨這課後這斷日子
同樣的生活場景
我沒有被小時侯的自己牽動動著情緒
可以跳出情緒框框陪伴孩子

 


李崇建老師台中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19

李崇建老師新竹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812

張瑤華老師台北工作坊七月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29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915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心得分享

DSC_1065.JPG
張天安老師五月中帶領學員朋友們在台中舉辦了一場工作坊。時間雖然很短,卻給非常多的學員帶來深刻的觸動。
有別於過往的做法,天安老師第一天就帶領學員試著跟自己連結,先找到自我的內在。過往我們的經驗是,許多人總是冥頑地想要專注在外在的表現與結果,而忽略了真正的自我。透過天安老師的講解與示範,學員們逐步走進自己神聖的內在,找到那個不安穩的小孩。
天安老師進一步利用冥想,引領學員回到那個屬於自己的時空,看見珍貴的自己。感謝學員認真參與並且提供回饋。在取得學員同意之後,我們匿名分享其中一位學員的課後心得,期待更多的朋友加入。

你好,我是發發,想要分享冥想的部分:
第一天老師引導回到襁褓那個嬰兒時期的自己時,我感受到一個新生命誕生的美好,當我把嬰兒抱起,我感受到擁抱自己是美好而開心的事情,小小的鼻子嗅到雙親初為父母焦慮的味道,感受到準備養育孩子所需要的物品及空間那種忙碌的幸福感,我感受到我是被愛的,被所有家族的人疼愛,我覺得嬰兒時期的我好棒好柔軟好有溫度,擁有源源不絕的生命力。但我怎麼忘了呢?此時此刻我記憶起來了,經驗到是一道溫柔金色的光包覆著我的全身,她在全身流動,經過每一個微血管每一個細胞,那能量是舒服的。同時心有一處是溫暖的,我知道我會一直陪伴小小發發,她那麼脆弱,那麼渺小,那麼需要被保護,卻也如此美好如此溫暖如此有力量,我承諾我會一直照顧著發發。我如此特別珍貴而美好,我願意承諾我會好好善待自己。
第二天引導到自己內心的小屋時,我經驗到了溫暖、陽光、沙灘和一座樹屋,屋子蓋在堅固屹立不搖而且樹陰濃密,待在屋子裡面很涼爽很舒服,面海的牆上有一扇很大的落地窗,窗簾是舒服的白色網紗,可以遮陽也能讓陽光適時落進屋子裡,依照日升日落提供舒服的光線,我聽到了海浪聲,是潮汐和沙灘在對話,我自在的躺在床上伸懶腰放空發呆,噢,我的腳邊還有一隻調皮的橘貓,不時會喵一下,刷個存在感。
突然,有人叫我要腳踩地,感受大地的力量,我願意,我便起身面向大海,赤足踩在被陽光烤得溫暖的木質地板上,開心地唱著歌,輕踩腳步,腳底感受到陽光溫暖的能量,皮膚感覺到海風撫過,此時此刻好自在舒服,我好安心,我愉快的在玩耍。
咦,怎麼有敲門聲?我上前應門,原來是三歲的我來拜訪,我對她說:「歡迎來玩」,帶她進屋,引導她坐在一塊流傳很久厚實有溫度可以容納很多人的木質餐桌上,剛安置好三歲,又聽到敲門聲,又有人來拜訪,咦是誰?打開門發現是7歲的我,我對她說:「歡迎來玩」,把她帶到三歲旁邊入坐,然後我也就座,我小小驕傲的對她們說:「謝謝妳們來玩,我現在這個空間很安全很溫暖很舒適,聊著嬉鬧著,離開了餐桌,來到了窗邊,或坐或臥或躺,享受曬太陽感受風的流動,仨姑娘們愜意的放肆。
就在這個時候,又有敲門聲,我今天訪客真的很多呀!誰?是誰呢?我正猶疑思考著會是誰呢?敲門聲始終很規律不急躁,我上前應門,發現有一個婦女抱著強堡中的嬰兒,表示要來托嬰,我知道那是嬰兒時期的我,但我對嬰兒很陌生呀!心裡知道若有需要我會學習也願意照顧這個嬰兒,於是,我對婦人說:「我可以幫忙,但不能太久,你要記得來接她」說完,我接過嬰兒,神奇的事發生了,屋子裡有一個空間出現了古老木製手工上漆的嬰兒床讓我安放嬰孩。
確認嬰兒安全舒適後,我和三歲的我、七歲的我一起盼在窗邊等流星,但是天還太亮,無法看到星星。(這裡有一個老師安定的引導語,我忘記是說什麼了)於是,我對她們說,那我們來邀請勇氣,邀請勇氣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我們靠近彼此,雙手互扣輕放在胸前,低頭許願祈禱。
空氣震盪中,接收到一個聲音說,即將回到此時此27歲的宇宙,收到訊息,知道要離開了,三歲和七歲的我同時說,我們先離開囉,我知道她們離開,到外面的世界,依然很安全,所以我很放心,我對她們說:「歡迎再來玩」。但是,屋裡還有一個嬰兒啊!Oh My God!怎麼辦?我不能丟下這個嬰兒啊!正當有這想法時,我聽見敲門聲,我打開門,是剛剛那個婦人,表示要來接孩子,我對婦人表示感激,說:「因為我要離開,帶著嬰兒我不知道要怎麼辦,我也不能丟下她,謝謝你聽到我的招喚而你來了,謝謝妳。」婦人包容的接過嬰兒離開,我試圖辨識她的表情,發現是一片空白,但我感覺到安心,我知道她們都是安全的,嬰兒會受到無微不至的照料。
離開空間之前,我站在門口向內望,眼睛巡視著整個空間,我感覺到陽光曬過的溫暖,空氣流動捲起了海風的味道,樹葉茂密強壯的庇佑遮擋烈陽的涼爽,深呼吸閉上眼睛,慢慢慢慢很慢的吐氣,再次感受空間的能量流動,我說:「謝謝你們,我知道你們永遠都在,永遠有一個空間可以接納可以包容。」心平靜了,我安心滿足的離開。此時此刻我是27歲的發發。
覺得從自己身上找資源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我願意永遠練習這麼做。
謝謝你的閱讀,這是兩天工作坊我感受到最溫暖的部分,在此與你分享。謝謝長耳兔們願意投身薩提爾,不辭辛勞願意開工作坊,知道匯集一群人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謝謝你們整合很棒的人很棒的能量而我接收到了。最後我要送一個欣賞感激給自己,發發啊~謝謝你這麼勇敢,縱使沒有參加過工作坊的經驗,害怕跟超理智的人溝通,卻願意為自己冒一個險,所以呀,經驗到屬於自己的美好自己的價值,你好值得這麼做啊!謝謝你發發,我愛你。

李崇建老師台中工作坊七月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19

李崇建老師新竹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812

張瑤華老師台北工作坊七月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29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915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冒險的玩,孩子不焦慮

冒險的玩.jpg

參考文章:冒險的玩,孩子不焦慮

曾經有一個七歲大男孩的媽媽談到她的兒子時描述,她的兒子很膽小,公園附近的遊樂設施溜滑梯他都覺得太高,每次叫他爬上去溜下來他都不願意,怕得要死。媽媽擔心孩子這樣的性格將來長大了很難跟社會競爭。

這樣的擔心是有點道理。孩子若是習慣待在舒適圈裡,不願意接受冒險或挑戰,除了競爭力無法鍛鍊之外,也有可能誘發將來的焦慮症。

此文章談到「所謂的「冒險的玩」,摻雜了自由的喜悅和適當的恐懼,總是充滿驚險,令人感到雀躍振奮。不管是鬼抓人、打打鬧鬧、爬樹攀岩,還是蓋城堡,各種刺激感十足的遊戲,讓孩子有機會突破自我設限,自信心、挫忍力,以及勇於冒險的態度也就油然而生。」

然而我們時常看到周遭的父母經常訓誡孩子,不要爬太高會掉下來、不要去玩沙子弄得全身髒、要小心不要摔倒,這些話語都在傳遞一個「不要做冒險的事」的訊息。直升機父母過度保護孩子的結果會讓孩子顯得依賴,並且時常對挫折感到不耐煩。適度的冒險可以讓孩子磨練耐性與激發創造力,更可以在遊戲的過程當中培養耐挫力。


李崇建老師台中工作坊七月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19

李崇建老師新竹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812

張瑤華老師台北工作坊七月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29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915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李崇建暑假台中、新竹工作坊

719-1080x540台中

812-1080x540

[活動公告]

崇建老師暑假檔期加開兩場工作坊。邀請年滿18歲以上成年人,對自我成長、個人內在探索、人際與職場關係、溝通對話有興趣的朋友前來報名。

台中場:
日期:2018年7月19日-2018年7月20日 (週四、五)
地點:台中市
講師:李崇建老師
主題:從自我成長到生活運用工作坊 (薩提爾模式導入)-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19

新竹場:
日期:2018年8月12日-2018年8月14日 (週日、一、二)
地點:新竹市
講師:李崇建老師
主題:從自我成長到生活運用工作坊 (薩提爾模式導入)-新竹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812

溫馨小提醒:
1. 當您在「Accupass活動通」訂購票券後,請記得兩天內付款,否則系統會視為無效票,並將票券釋出給後續訂票的人唷。請訂購後記得至您填寫的聯絡信箱查看繳費單信息。
2. 訂票成功後,系統會簡訊與Email電子票券(QR Code形式)至您填寫的手機與電子信箱中,請保留好票券,並於活動時攜帶該票券驗證入場。
3. 若是訂票遇到問題,請留意您所在的網路環境是否會阻擋,並且盡量使用Chrome或FireFox火狐瀏覽器,不建議使用IE瀏覽器。
4. 參加對象需滿18歲,為顧及隱私,請勿錄音、錄影。
5. 一律採線上報名,現場不售票。

發佈日期: 3 則留言

活動預告

SketchGuru_20180510142216

台中與新竹的朋友,我們聽到各位的聲音了。

長耳兔邀請李崇建老師於台中與新竹各加開一場「從自我成長到生活運用」工作坊,分別為兩天與三天。時間定為
台中:7/19-7/20 (四、五) 2天
新竹:8/12-8/14 (日、一、二) 3天

邀請對個人成長、親子關係、職場溝通、薩提爾模式有興趣的朋友前來參加。詳細報名信息將於近日公告。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接納為改變之母

接納為改變之母

參考文章:接納為改變之母

[文章分享]

當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是事情發展不是你預期的,你有什麼感覺?

趙安安老師的文章裡提到:「有兩句話要記下來:如果事情不能改變,我煩惱又有何用?如果事情可以改變,我又何需煩惱呢?我們要真的能夠接受它,然後處理它。」

感受的變化有千百種,最常見的不外乎生氣、難過、驚訝、害怕、緊張、悲傷等等。在工作坊的現場我們經常可以見到老師會協助學員核對自己的情緒,說出自己的感覺。許多時候,我們可以很明顯可以看出來過去我們很習慣忽略自己的感受,連表達時都會以為「期待」是種感受,覺得「觀點」是感受。有的人會說「我感覺我應該要接納自己」、「我覺得孩子不夠認真」、「我感覺他不愛我」。

因為我們過去受到了「業力」的綁架,我們幾乎不大表達自己的情緒,甚至認為只能有正向情緒,而負面情緒應該要壓抑。在面對重大事情的時候我們幾乎被自己的情緒給掌控或是淹沒,下層腦佔滿了空間,理智腦自然無法正常運作。

推廣正念的趙安安老師說,「當我們看到煩惱的時候,試著跟它在一起。一開始雖然不好受,但當你願意接受它、與它共處,才能穿越它。穿越以後,你會發現原來這是一份禮物,原本的痛苦會變成祝福,讓你的生命越磨越亮。」


羅志仲老師台南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526

2018夏季文學營: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08c

張瑤華台北工作坊七月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29

寫作師資培訓營 – 故事作文核心術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818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把問題留給孩子自己解決

用力回應

參考文章:請把「問題」留給他們自己解決

做一個稱職的父母實在不容易。很多時候擔心孩子遇到了困難不知道怎麼解決,因此急於想要提供「解決方案」,迫切希望孩子能夠照著大人的步驟解決事情。有的時候又擔心給得太多,孩子反而變成「媽寶」,凡事都要倚賴大人而沒有辦法自己獨力解決。

在工作坊現場裡老師提供了很多面對孩子的應對技巧,但其中最關鍵的是,我們當看到孩子在發牢騷或是遇到問題的時候,作為大人的我們是怎麼看待自己內在的波動呢?我們是不是常把孩子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而開始產生焦慮呢?當焦慮的時候,我們怎麼面對自己的焦慮?如果無法先處理自己的情緒而急於給孩子答案,往往事倍功半。

在教養的環節裡,很多家長知道這是「教」與「養」兩個字的結合。因此家長們往往想要「教」自己的孩子怎麼解決問題。崇建老師常說,給答案不是不可以,但給答案通常與孩子不會有深刻的連結。給了過多的答案,就變成薩提爾模式裡指出的「超理智」。我們一定都遇過學校裡的老師滔滔不絕講道理,而自己昏沈欲睡的經驗吧。

文章裡頭講述,當孩子面臨問題而跑來跟父母訴苦的時候,家長不要忙著找答案,試著理解與支持即可。「…不管大人孩子,我們都有覺得煩惱或害怕的時刻,而很多的問題,我們並不是不知道怎麼做,只是需要「感覺被了解」和「感到安全」後,才更有力量去面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溫暖而時刻存在,但並非讓孩子依賴。

依賴的孩子在沒有了父母幫忙之後會跌倒無法站立;而有了父母愛的孩子內心知道父母是支持他們的,跌倒了會自己爬起來。


羅志仲老師台南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526

2018夏季文學營: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08c

張瑤華台北工作坊七月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29

寫作師資培訓營 – 故事作文核心術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818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Up in the air

日前有個學員來參加志仲老師的工作坊,他雖擔任公司的人資主管,但對於他的工作,他興起了想轉換跑道的念頭,原因是,他的工作內容很大一部分都跟資遣員工有關。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讓他頗為困擾,因為面對即將被遣散的員工,很多時候他的立場很尷尬,想勸員工往好處想,但怕員工聽不進去。若是要跟員工一起罵公司,跟他的職責又不相符。因此他想來學習在職場上如何更好的跟人溝通。

很多人想必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不論是自己或是在工作上都會遇到被解僱、自己解僱別人或是其他同事被解僱的經驗。即使沒有,我們也能夠想像那些被解僱人的心情。面對著下一個工作不知道在哪裡、家庭經濟頓失支柱的風險,很多人情緒會起伏相當劇烈。如果你是負責解僱別人的經理人,你要如何面對形形色色的即將失業員工呢?

2009年有一部電影”Up in the air”(中文”型男飛行日誌”),由George Clooney(喬治克隆尼)飾演一位專門負責解僱公司員工的企業資遣專家,他常年飛來飛去就是幫他的企業客戶以專業的手法解僱員工。這部電影主要講述克隆尼飾演的萊恩,在常年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之後,突然發現他準備敞開心房,和一位女子發展一段感情。萊恩因為職業關係,一直都在搭乘飛機,租車並住在旅館,他也對此樂於其中,他的全副家當都可以裝在一只手拉行李箱,他也是各大航空公司的貴賓,享受著被人服侍的快樂人生。他的人生目標就是累積到一千萬英哩的飛行哩程數,但是當他快要達到目標的時候,他突然發現自己心中一片空虛。電影原名”Up in the air”的意思是常年在空中飛行,也有另一個意思是”懸而未定”,它既說明了主角因為職業的緣故需要不斷到處旅行,也形容了主角的心態總是懸浮空中無法安定。

先撇開主角自身內心空蕩的故事主軸,我們可以來看看他解僱人時使用的「專業技巧」。在這個電影片段裡,主角萊恩照例跟員工說明了來由,並且帶著剛出道的新人娜塔麗一起前來解僱某家企業的員工鮑伯。鮑伯想當然耳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並且拿出他子女的照片,詢問萊恩跟娜塔麗,他要怎麼跟他的子女解釋。

新人娜塔麗是個常春藤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她嘗試用理性的方式來勸這位員工鮑伯:「你或許低估了你離職後的積極效果,你的孩子也可以從你的工作轉換中學習到這點。」這句話試圖用正面的方法給予這位員工激勵,並且告訴他一些道理。但問題是,被解僱的員工聽不進去啊!我都要被Fire了,你還在跟我扯什麼正面積極效果?

萊恩在接手對話之後,他跟鮑伯有了這樣的對話

萊恩:「…你的履歷表上面寫道,你曾經輔修法國廚藝。大部分的學生都選擇到肯德基這樣的速食店打工,你卻選擇了到鬥牛士端盤子賺學費。」「然後你大學畢業到了這家公司工作,他們第一年付你多少錢讓你放棄當年的夢想?」

他們第一年付你多少錢讓你放棄當年的夢想?

這是一個當頭棒喝!思考一下,你當年為了多少錢,你放棄了你的夢想?這是在「渴望」層次敲邊鼓的問句。你的夢想難道只值得那些錢嗎?在為了經濟奮鬥這麼多年之後,難道我還要繼續放棄我當年的理想嗎?這個問題在鮑伯的心裡迴盪。

深刻的對話帶來深刻的覺知。當我們意識到原來我們渴望的自我價值都遠比金錢價值更高的時候,剩下的就是追逐的勇氣了。原來說道理(超理智)在這個時候這麼惹人厭,而在渴望處切入是這麼的溫暖。

萊恩在敲中員工心房之後繼續說道:「我看過許多人一輩子替同一家公司賣命,他們就像你一樣,每天打卡上下班,卻不曾有一刻覺得快樂,你現在有機會了,鮑伯,你現在有重生的機會了。」

我從現在開始要為了「快樂」而努力,而不是為了金錢。這是夯實了鮑伯的渴望。從前的我不敢這樣做是因為屈就於經濟的現實,但現在這個被動機會反而可以化為我主動追求夢想的契機啊!

原來,倘若我們善用了冰山架構,這其實是可以幫助我們在職場運用得宜的。

不過,千萬不要因術而失道,我們若是一味地追求技巧,而不是真心誠意的理解冰山架構,會相當危險。這套實際是從自我出發的道理,皆是先關照自己內在,進而真正關懷他人。若是只重技術,我們很容易失去他人信任,自我內在也會受到紛擾衝擊,一如電影裡面的男主角,雖然解僱人的技巧甚高,自己卻找不到心靈的棲身之處。自己內在安穩之後,唯有真正同理他人,關懷他人,才能夠更貼近自己、更貼近他人。

 

 


 

羅志仲老師台南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526

2018夏季文學營:
報名網址:http://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08c

寫作師資培訓營 – 故事作文核心術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818

張瑤華老師工作坊台北七月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29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故事課

故事課2.jpg

許榮哲在小說課II一書裡面寫道,作家張翎的中篇小說”餘震”讓我印象最深。小說後來被改編為電影「唐山大地震」。

「餘震」的故事梗概是:地震發生後,一對五歲的雙胞胎小姊弟,被壓在水泥板的兩端。就一個另一個就會被壓死。這就給了母親一個堪比”妳爸和妳先生同時掉入水裡,妳救誰”,還要兩難的抉擇。因為都是自己的親骨肉,而且都還那麼小。但若不及時選擇,兩個孩子都會死。最後,母親選擇了兒子,放棄了女兒。

雖然後來女兒並沒有死,但比死亡更令她痛苦的是母親當時說的那句話:「救弟弟…」。從此之後,對母親的怨恨和感覺被拋棄的痛苦,日夜折磨著她。成為她生命中永不停止的「餘震」。這也是小說取名餘震的原因。

說故事的巧妙在不僅要懸疑、盤結,也要讓讀者能夠進入故事畫面裡。許榮哲解析故事技巧並揉入獨具個人風格的觀點,帶領讀者開創新的視野。榮哲老師在大陸即將出版新一套「故事課」,邏輯思維故事天王羅振宇寫序推薦。台灣繁體版隨後也會發行。已經或尚未一饗榮哲老師大作的朋友,不要錯過今年暑假,由榮哲老師以及張詩亞、張佳詩老師帶領的故事核心術師訓課程,一窺説故事堂奧。

僅剩少數名額,有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連結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805070349191023570086

參考文章:許榮哲臉書PO文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以愛為名的操控

u4ee5u611bu70bau540d.jpg

參考文章:「不論我做什麼都是錯的!」爸媽以愛為名的操控,只會讓孩子心生怨恨

[文章分享]

指責型的父母很少不會見到打岔型的孩子。

很多人一定有過這種經驗,不管跟父母分享什麼事情,父母的開頭語多是批評、不以為然,要不就是拿你跟別人比較。這樣的父母親通常最後面臨到的就是孩子的離家。

依附關係若是逃避型或是焦慮疏離型的家庭,往往孩子跟父母的連結就會越來越少,加上生活沒有交集,很有可能一年都見不上一次孩子。文章中這個案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孩子跟父母失去了連結,即便心中還是愛著父母,但卻希望能夠離得越遠越好。

「和最親近的家人一起生活,卻絕口不敢和他們談工作和心情;無論快樂或傷心,回到家後,反而要裝作若無其事。「在家還要繃緊神經,還要繼續表裡不一,讓我好累。」」孩子回到家裡反而像是成天都處在作戰狀態之下,也難怪家庭關係越想要緊密,卻越把孩子推得更遠。

愛是渴望,希望孩子成材是種期待。兩者本不應該互相依存,但用錯了方法,就只會兩敗俱傷。「當父母對兒女的關愛用錯了表達方式,結果終將是把兒女推得更遠,推到他們的生活範圍之外;最合適的距離,只能遙遠地相愛」。


羅志仲老師台南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526

2018夏季文學營:
報名網址:http://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08c

寫作師資培訓營 – 故事作文核心術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818

張瑤華老師工作坊台北七月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29